2019年6月10日-12日,以“邁向生物經濟新時代:創新、造福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下稱“大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本屆大會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生物領域最具代表性和權威性的20家國家級學會、協會、商會,聯合廣東省政府共同主辦,廣州市政府具體承辦的中國生物產業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品牌盛會。繼2017年舉辦第十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以來,廣州第二次成為東道主,也是今年2月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爐后,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所承辦的國際級產業盛會。
據初步統計,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生物科技大腦、產業創新領袖、諾貝爾獎獲得者、頂尖實驗室負責人、院士及專家學者、500強企業負責人、知名高校教授以及國內外生物產業專業人士,共有1000多名專業嘉賓、300多家參展企業、400多個對接項目代表、10000多名參會人員注冊參加大會。參會嘉賓將圍繞國內外生物領域前沿課題、產業發展新機遇和新趨勢等議題做多維度行業解讀,并通過高層論壇和專業分論壇等方式共同探討“大灣區生物產業發展”“疫苗質量安全”“高校院所成果轉移轉化”“基因檢測與人類健康保障”等行業熱點話題,在30多場精彩論壇和主旨演講中全方位探尋生物產業的創新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生物產業大會精準醫療與伴隨診斷分會場(PMCDx,簡稱“精伴分會”),精伴分會由王紅陽院士、Lynda Chin院士領銜多位國內外精準醫學領域頂尖專家分享了最新的精準醫療與精準診斷、腫瘤免疫治療新技術、伴隨診斷研究進展與臨床應用、抗體藥物、肺癌生物標記物和伴隨診斷、實體瘤的伴隨診斷和免疫治療、NGS檢測在遺傳風險評估中的應用等,是精準醫療與伴隨診斷領域的一次盛會。
裕策生物CEO&創始人高志博博士受大會主席邀請參加了此次會議,分享了“腫瘤精準免疫診斷需要綜合評估”的主題演講。演講中高博士提到目前FDA已經批準6種PD1/L1抑制劑,其中O藥和K藥分別以15種和18種適應癥獲批領先,T藥也很熱門,在三陰性乳腺癌中也有了首個突破。綜合來看,這些獲批的適應癥中大約有30%使用Biomarker,如PD-L1、MSI等。PD-L1表達、TMB等相關生物標志物已逐漸成為PD-1/L1藥物臨床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環。
國內上市的4種藥物,君實和信達的價格優勢也非常明顯,恒瑞也已經獲批,后續就是百濟神州,除此之外還有10余家藥企在準備中。所以,我們可以明顯看到藥企競爭已經從搶先獲批上市轉向審批更廣泛的適應癥。在接下來的兩三年內,這些藥物的臨床研究會產生大量基于中國人群的研究數據,而目前來說臨床響應率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那么如何提高響應率?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兩種辦法:
1.通過利用生物標志物篩選哪些患者人群有效。比如PD-L1、MSI的高低協助區分可能從PD-1藥物獲益的患者。
2.聯合治療。通過讓冷腫瘤變成熱腫瘤的方式,盡可能擴大免疫治療獲益的人群。
目前,臨床上依然有很多患者對于聯合治療依然無法獲益,針對這部分患者研究領域則傾向于通過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比如腫瘤疫苗、細胞治療等方法。
從免疫的基本原理出發,如何讓腫瘤免疫更有效,他提出基于腫瘤免疫循環理論預測I-O療法的“中國特色”模型——考慮“有”突變、“可”識別、“能”浸潤,全方位覆蓋腫瘤突變的數量和質量、識別腫瘤T細胞數量、浸潤腫瘤微環境的殺傷能力這三方面。此外,他還指出Neoantigen(新生抗原)是連接腫瘤基因與免疫的關鍵,新生抗原的數量和質量都非常重要,新生抗原可能是腫瘤免疫療法研究的核心Biomarker之一,不管是PD-L1表達、MSI、TMB等只能篩選出一部分獲益人群,臨床上要解決敏感性、耐藥性、超進展和嚴重副作用等個體化問題,需要多個biomarker綜合評估。
之后,他還分享了在2019ASCO大會上的收獲,特別提到國內目前也有檢測公司從TCGA數據和真實數據的評估出發,正在積極推進Biomarker相關進展。
最后,他提到詹啟敏院士和裕策生物聯合發起的“天梯計劃”就是為了篩選出高效、經濟且符合中國人群的biomarker,并且實現其更好的臨床的轉化,讓腫瘤免疫更有效,造福更多的腫瘤患者。
關于裕策生物
裕策生物作為國內新生抗原檢測的領先企業,在新生抗原技術基礎上,裕策生物開發了先進的腫瘤免疫診斷產品和高效的個體化疫苗和細胞治療靶點解決方案。在北大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的指導下和眾多臨床腫瘤專家的支持下,裕策生物發起的中國抗癌“天梯計劃”真實世界研究,已經累積了國內最大規模的I-O臨床數據庫,并且將產出一系列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成果,推動中國精準免疫治療達到新的高度。
【 返回列表 】
Copyright?2021
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61288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