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在线观影|久久黄片一级片黄色高清|边做边叫床的大尺度床戏|日韩视频一区|极品色

News&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精彩回顧|腫瘤免疫biomarker轉化醫學真實世界研究系列論壇(消化道腫瘤)
2020-07-24
【 返回列表 】

 “裕”出“真”品

圖片

2020年7月24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專業委員會、深圳市天梯計劃癌癥研究院主辦,裕策生物協辦的“裕”出“真”品|腫瘤免疫biomarker轉化醫學真實世界研究系列論壇(消化道腫瘤)順利召開。以下為此次活動的精彩回顧。


圖片

會議主席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王巍教授致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汪波教授致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潘肖芬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姚慶華教授和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周太成教授、分別分享了腫瘤免疫(消化道腫瘤)相關研究的最近進展和發展方向;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汪波教授和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王巍教授分別擔任本次會議主席。

主題報告

“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潘肖芬教授 

圖片

潘肖芬教授首先分享了腸癌、食管癌、胃癌晚期免疫治療的進展,提出免疫治療給消化道腫瘤患者帶來了一定的獲益,同時免疫治療也存在著一定的挑戰,例如:免疫耐藥、超進展、響應人群比例普遍較低、療效評價標準還有待完善等,亟需尋找免疫治療生物標志物篩選免疫治療獲益人群。

隨后潘肖芬教授分享了PDL1、TMB、MSI/bMSI、TNB、HLA LOH分別在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中的療效預測價值,并提出免疫應答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七步,任何環節的中斷都有可能導致患者免疫治療無效,因此任何單一的指標來預測免疫治療療效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潘肖芬教授介紹了TMB&MSI、TMB&PDL1、TMB&TIL&PDL1等多Biomarker聯合對免疫治療的預測效能遠遠高于單指標預測,指出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Biomarker的未來需要多指標綜合評估,并將評價療效的三大核心biomarker概括為 “有” “可” “能”,即“有突變、可識別、能浸潤”。

“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姚慶華教授

圖片

姚慶華教授分別從食管癌免疫治療進展,如晚期二線免疫治療的ATTRACTION3研究、Keynote181研究等介紹了免疫治療相對于傳統化療給患者帶來的明顯獲益,在早中期的輔助免疫治療NCT02639065研究中顯示了良好的獲益;姚慶華教授從keyNote590研究、keynote062研究、ATTRACTION2研究等介紹了晚期胃癌免疫二線及后線治療給患者帶來了獲益并提出PDL1 CPS評分大于1的患者可能免疫治療效果更好,姚慶華教授用最新的Keynote177研究為重點介紹了腸癌免疫單藥相比于化療在一線治療中的能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獲益,pembrolizumab很有可能成為MSI-H mCRC的新型一線標準治療,免疫治療發展迅速還需要尋找更多生物標志物來篩選獲益人群。

熱點討論

圖片

深圳市寶安中心醫院何少忠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凱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馮芬教授、裕策生物林漢卿博士就“與化療方案相比,如何看待免疫單藥或者免疫聯合在MSI-H型mCRC結直腸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前景”、“在消化道腫瘤領域,除了MSI之外,還有哪些比較有潛力的免疫治療生物標志物”等議題進行了熱烈探討。

主題報告

“ctDNA 在腸道精準治療的應用價值”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周太成教授

圖片

周太成教授圍繞ctDNA相關研究背景、ctDNA在結直腸癌中的應用、ctDNA檢測的未來三個方面進行分享,周太成教授提出液體活檢目前研究現狀以及ctDNA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平臺與臨床上影響ctDNA釋放的因素,分別從ctDNA在初診初治療、指導藥物選擇;動態監測、指導藥物更換;預測預后、提示病程管理調整預測預后等三個角度分析了ctDNA在腸癌中的應用價值與前景。周太成教授指出,ctDNA檢測目前也存在一些挑戰,如檢測和分析ctDNA的方法很多,成本目前還偏高,標準化和規范化缺乏,多數檢測平臺敏感性和特異性不夠,國際國內仍然缺少指南和共識。

熱點討論

圖片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朱偉良教授、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潘登教授、浙江省腫瘤醫院張波教授、裕策生物陳思衡博士就“ctDNA檢測在哪方面更具有應用前景、預測預后、動態監測、指導用藥方案選擇等”、“如何鑒別臨床上免疫治療真性進展與假性進展、ctDNA在鑒別假性進展方面的價值”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會議總結

圖片

會后,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汪波教授對會議進行精彩點評,并對會議組織方及所有專家表示感謝。汪波教授指出,準診療是腫瘤治療的一個方向,并相信腫瘤免疫治療將會是腫瘤治療的最終手段。

【 返回列表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