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手机在线观影|久久黄片一级片黄色高清|边做边叫床的大尺度床戏|日韩视频一区|极品色

News&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精彩回顧|biomarker助力腫瘤免疫藥物臨床研究
2020-09-23
【 返回列表 】


圖片

背景介紹

以PD-1抗體為代表的免疫療法對于腫瘤治療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但是目前免疫療法的有效人群占比依然偏低。那么,如何合理地設計臨床試驗,使用biomarker精準篩選患者?如何提高整體有效率?Biomarker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CAR-T療法的靶向性?如何利用小分子標志物調控基因提高CAR-T療法的安全性?這些都是腫瘤免疫研究領域的醫生和新藥研發人員持續關注的問題。

為了探索其最前沿的研究進展,2020年9月23日,2020CSCO學術年會|“裕”見未來 裕策生物系列衛星會順利舉行,以下為Biomarker與新藥研發專場會議的精彩回顧。

主席致辭

圖片

解放軍總醫院韓為東教授致辭

作為本場衛星會的主席,解放軍總醫院韓為東教授強調了腫瘤免疫治療中伴隨診斷的重要性,認為臨床醫生通常都很想了解:哪些患者使用藥物有效,哪一類患者用藥無效。以此為根據可以更好地把握治療的進程,預知治療中是否會出現不良反應。而對于患者來講,更關心的是好的臨床響應性。所以,能夠指導免疫治療,指導臨床預后判斷的伴隨診斷顯得尤為重要。

科倫博泰徐健博士、NanoString聶海生博士、裕策生物王佳茜博士分別分享了Biomarker 在腫瘤免疫藥物臨床研發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

主題報告

“Biomarker 指導腫瘤藥物的精準研發”

圖片

科倫博泰  徐健博士

徐健博士認為,藥物研發是一個反復學習和驗證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帶來高質量、高效率的研究,最終幫助每個研究階段做出合理決定,進而提高研發成功的概率。而轉化醫學作為藥物研發的關鍵環節,能夠銜接臨床前和臨床,從而達到在疾病中選擇合適的患者,并且針對疾病找到合適的生物靶點的目的,還能在臨床試驗恰當的療效窗口建議合理的藥物劑量,實現從“Basic Research—Translation—Clinical Studies—Reverse Translation”的循環驗證過程。關于biomarker如何提高整個藥物開發的成功率,徐健博士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以NSCLC適應證藥物為例,在III期臨床試驗中的成功率總體為28%,在靶向療法中的成功率是31%,而在有CDx指導的靶向藥物中的成功率卻高達62%,也就是說,biomarker的應用明顯提高了臨床試驗成功率。此外,不管是評估療效,還是毒性反應和患病率,對比2007~2011年和2012~2016年臨床試驗中的biomarker的應用情況都出現了翻倍的增長。

此外,關于biomarker在藥物臨床研究中扮演的很多不同的角色,比如藥效評估、預測疾病發生風險疾病早期診斷、毒性和藥效的標志物等,徐健博士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認為隨著對于生物標志物進一步的了解,藥物的臨床研究已經逐漸擴展了伴隨診斷(CDx)的領域。以TMB為例,作為免疫療法中一個新型biomarker,國內外有很多領先的公司,比如Roche、裕策生物、泛生子等均通過NGS了解TMB在免疫療法中的作用,做了很多工作。臨床研究也證明,TMB-H的患者和TMB-L或TMB-M的患者在O藥中獲益系數相差很大。今年6月,TMB-H也作為Keytruda伴隨診斷的標準通過了FDA的認證,也就是說,TMB突破了傳統的適應癥,在泛癌種中擴大了有效人群。

最后,徐健博士深切地期望能和更多的行業內公司合作,發揮biomarker在藥物臨床研發中的潛力。

“腫瘤微環境轉化研究助力藥物研發”

圖片

NanoString  聶海生

眾所周知,轉化醫學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疾病本身高度的異質性和患者間藥物反應的異質性,這種異質性的背后就是復雜的免疫微環境。尤其對于腫瘤研究來說,復雜的腫瘤免疫微環境給疾病機制的研究、biomarker的開發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近年來,免疫療法越來越熱,結合傳統的放化療,越來越多的靶點在臨床試驗中得到應用,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技術能夠同時觀察多個靶點在轉化醫學研究和藥物研究中的作用。
nCounter平臺能夠很好的解決以上這些問題。比如說,眾所周知的TIS score(Tumor Inflammation Signature)和PAM50。TIS是NanoString和Merck基于臨床研究共同開發的,由18個已知的和PD-1/L1抑制劑相關的基因組成,比如:IFN Biology、T Cell Exhaustion、T/NK Cells以及Antigen Presenting Cells相關的通路,它的應用場景是針對泛癌種,所以它的結果可以和PD-L1的IHC的結果進行比較,高度吻合,相信類似于TIS這樣的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和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可以有效地作為一個biomarker在轉化醫學和藥物研發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聶海生博士還提出,TIS socre作為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可以很好地去分組患者,那么TIS socre 高但是響應率低的患者怎么解讀依然是一個疑問。

另外,市場上現在正在使用的很熱門的biomarker有TMB,也有比如組合TIS和TMB,可以很大程度提升ORR客觀響應率,也加快了患者分組和藥物研發的進度。這說明不同的biomarker是從不同角度和維度去闡釋同一樣本的病理情況,同時組合不同的biomarker能夠提升預測效果。

聶海生博士重點介紹了研究腫瘤免疫學的一款Panel——PanCancer IO 360?,它里面包含了770個已知的腫瘤免疫相關的基因和通路,它可以同時檢測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反應,包括TIS的十幾個基因,同時也涵蓋了15+重要的Biological Signature和不同的Biological指標對腫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并且借助Gene expression來對腫瘤進行冷熱的分類,能夠更好地使用靶向藥物的研究,加速藥物的研發。

最后,聶海生博士表示,目前裕策生物和NanoString的戰略合作,完善了整個biomarker研究發現循環的過程,能夠使得藥企受益于nCounter和DSP平臺的技術,利用biomarker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的臨床研究。

“基因組學在腫瘤新藥研發中的應用”

圖片

裕策生物  王佳茜博士

在分享中,王佳茜博士開場就提出了兩個問題:影響新藥研發的關鍵因素有哪些?基因組學在腫瘤免疫新藥研發中有哪些應用?之后她從標志物與藥物共同研發模式講起,詳細介紹了裕策生物目前已經完成隊列研究的幾個模型。圍繞腫瘤基因組、免疫微環境、液態活檢三個層面,分別介紹了裕策生物的biomarker研究進展,包括TMB、MSI、TIS,以及自主研發的ITH、HLA、oTMB、新生抗原模型、IES腫瘤免疫微環境模型等。裕策生物在NGS平臺的基礎上,將引入NanoString、mIHC平臺,打造全面從DNA到RNA到蛋白的免疫治療標志物綜合研究平臺。依托于與詹啟敏院士聯合發起的天梯計劃真實世界研究平臺,全面驗證這些biomarker的臨床有效性。

圍繞著免疫循環,裕策生物在基因組、免疫微環境和外周血層面都啟動了不同的Dx研發管線,從DNA、RNA、蛋白質和細胞層面都有正在開發的檢測產品,利用這些標志物的研發管線和多組學的中心實驗室,裕策生物能夠提供“靶點發現-靶點驗證-臨床前開發-臨床開發(I~III期)-批準上市”的一站式免疫治療研發的整體服務,逐漸聯合免疫治療領域的上下游包括藥企、生物技術公司、醫院和科研單位在內的生態系統,解決腫瘤免疫新藥研發中的痛點和難點。

嘉賓點評

圖片

信達生物副總裁周輝博士表示,對于新藥研發來講,biomarker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點,早期小分子TKI這類藥物的研發到Iressa的研究,再到腫瘤免疫的研究,PD-L1就代表了PD-1抑制劑這類藥物很好的一個biomarker,而默沙東憑借著biomarker策略讓其在肺癌領域首先獲批了一個適應癥。在這個過程中,biomarker的技術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早期的TKI一類的小分子通常使用的可能是PCR、PD-L1更多的是使用免疫組化,最新的比如TMB,就是使用NGS技術,均發揮了非常關鍵的推動作用。

各位專家也談到了很多腫瘤免疫的進展情況。以TMB為例,不同公司panel的大小、檢測的標準和cut-off值都是有差距的,那么臨床用于什么肺癌還是黑色素瘤或者其他的瘤種,是聯合使用還是單藥,標本的采集標準比如使用新鮮樣本還是FFPE標本,依然有很多問題亟待探索解決。當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NanoString的大panel,從臨床的角度來說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樣本,兩張FFPE的樣本就可以解決mRNA的狀態,實現患者的分組和篩選。

這些技術的進步可以更好地幫助新藥的研發,也能更好地幫助臨床醫生進行患者的篩選,對于新藥研發的企業角度來說,一個沒有biomarker的臨床試驗,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說“盲人摸象”,所以我們希望biomarker能夠像一盞明燈,讓新藥研發“柳暗花明”。在此過程中,需要診斷公司、臨床研究者共同合作。尤其在腫瘤免疫時代,對于biomarker的探索,如何能更加精準地找到一個有效的biomarker比較迫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腫瘤免疫時代獲得一個更好的biomarker。

關于科倫博泰

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科倫博泰)是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SZ002422)的控股子公司,致力于生物大分子藥物及創新小分子藥物的研發、上市及國際合作。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公司,科倫博泰擁有多個項目,涵蓋針對癌癥、HBV、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麻醉和疼痛等疾病領域的小分子、生物制劑和細胞治療。目前公司擁有20余項生物制劑和30余項創新小分子藥物研發項目,其中8項生物制劑和5項創新小分子藥物項目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http://www.kelun.com/

關于Nanostring

NanoString 成立于2003年,總部在西雅圖,自從2008年《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報道了NanoString的突破性技術后,至今已有近3000篇應用該技術的生物醫學文獻。其中多篇文章發表在《Cell》,《NatureMedicine》等頂級雜志上。NanoString的數字化基因檢測技術(nCounterAnalysis)是最新一代的多重核酸定量技術,在轉化醫學與臨床應用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nanostring.com

關于信達生物

“始于信,達于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信達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開發、生產和銷售用于治療腫瘤、代謝疾病、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的創新藥物。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制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1801。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innoventbio.com。

關于裕泰抗原

深圳裕泰抗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裕泰抗原)系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裕策生物)全資子公司,專注于腫瘤免疫療法領域藥物研發服務的國際領先企業,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新生抗原檢測驗證平臺、多組學腫瘤免疫轉化醫學及生物標志物開發平臺。致力于為腫瘤免疫領域的藥物研發合作伙伴提供新生抗原CDMO、IO-biomarker轉化醫學研究、伴隨診斷試劑盒開發和臨床試驗中心實驗室檢測的全方位服務,助力中國腫瘤免疫創新藥研發。詳情請訪問公司網站:www.joyarts.net



【 返回列表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