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觥罢妗逼?/p>
2020年11月28日,由深圳市天梯計劃癌癥研究院主辦,裕策生物協辦的“?!背觥罢妗逼罚[瘤免疫biomarker轉化醫學真實世界研究系列論壇在深圳順利舉行。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楊鑫華教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丹丹教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陳勁松教授、裕策生物陳麗博士分別分享了腫瘤免疫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曉實教授為會議主席,并與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蔡綺純教授共同擔任本次會議主持嘉賓。以下為此次會議的精彩回顧。
裕策生物創始人兼CEO 高志博博士非常歡迎各位臨床專家蒞臨裕策生物進行學術交流和參觀指導工作。高志博博士指出,裕策生物在這五年的發展中得到了諸如張曉實教授、蔡綺純教授等諸多臨床專家的真切指導,根據臨床真實需求不斷地優化檢測性能和解讀方式。此次也非常希望在座的臨床專家可以提出更多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曉實教授表示,很高興裕策生物給大家提供了這樣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各位專家來進行針對性的探討,也感謝裕策生物對此次活動的支持,裕策生物是一家以腫瘤免疫為特色的檢測公司,希望通過今天的會議了解裕策生物的產品及報告解讀方面的特色內容,能夠在臨床診療方面幫助到各位專家。
主題報告
“高通量測序技術在腫瘤基因檢測中的應用”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楊鑫華教授
楊鑫華教授介紹關于人類基因組的結構,測序技術的發展和臨床應用,并向大家詳細分享了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其流程,變異的類型及意義,使用NGS檢測SNV/InDel/SV/CNV/MSI的優勢。最后,楊鑫華教授針對基因變異的命名規則,基因變異的臨床意義解讀,體系/胚系變異高通量測序數據質控方面進行了全面的介紹。
“dMMR腸癌的免疫逃逸機制”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李丹丹教授
李丹丹教授首先介紹了MSI-H腸癌患者對免疫治療應答的原因:主要用從 " 有 " "可" "能"來概括,即:有突變或者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新生抗原產生,新生抗原產生了是否可以被可識別,新生抗原被呈遞出去之后腫瘤周圍是否有淋巴細胞浸潤。但是臨床中也發現MSI-H患者也有免疫治療耐藥的,李丹丹教授提出引起dMMR腸癌免疫治療耐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抗原呈遞功能障礙,如B2M突變、HLA-LOH等;其次是干擾素信號通路異常,例如:JAK1/JAK2突變;再次,WNT信號通路和TGF-β信號的上調以及效應免疫細胞上的負調控信號也會引起患者免疫耐藥問題,因為Wnt/β-catenin通路異常激活與免疫抑制性的腫瘤微環境改變有關,TGF-β通常通過限制T細胞的浸潤進而影響腫瘤對免疫治療的反應。免疫抑制分子如VISTA或TIM3的上調也會導致PD-1單抗治療耐藥。李丹丹教授最后通過病例分享,希望大家充分了解免疫耐藥機制,用更好的策略給患者后續治療帶來更大希望。
“晚期胃癌轉化治療的病例分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陳勁松教授
陳勁松教授分享了一位初次確診為胃體低分化腺癌并腹膜、卵巢轉移的患者案例。患者經過化療,以及免疫聯合化療后達到PR,后續又經過手術等一系列治療,后采用DOS方案化療+免疫治療,至今未見復發。大家對此展開了熱烈討論。
“裕策生物檢測報告解讀”
裕策生物 陳麗博士
陳麗博士首先對裕策生物的報告解讀邏輯、升級內容、產品優勢做了充分介紹,她認為,在此次產品和報告升級之后,裕策生物的產品檢測性能、檢測指標的全面性、檢出能力、提供用藥方案的全面性、臨床適用性及報告可讀性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其次,裕策生物的YuceOne?plusX系列產品,包含1267基因,它不僅可以通過一次檢測為臨床提供評估免疫、靶向、化療、個性化腫瘤疫苗、細胞治療等5種治療方案,還具有非常大的科研價值,如:在免疫治療評估方面有國內獨家經過國際TESLA聯盟驗證的新生抗原預測算法,評估免疫耐藥的HLA LOH檢測,還有裕策生物新開發的ITH(瘤內異質性)、克隆性TNB、oTMB、GEP、IO-360模型等都可以在科研層面得以應用。裕策生物讓臨床送的每一份樣本,每一份數據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熱點討論
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張紅玉教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鳳巖教授、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王芬教授、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盧國杰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潘肖芬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孫賢教授、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周啟明教授就“臨床實踐中,如何根據免疫耐藥機制來設計相應的治療策略”、“與傳統分子診斷技術相比,如何看待 NGS 檢測的臨床指導和科研價值”、“如何綜合評估各個免疫指標指導臨床用藥”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會議總結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曉實教授在總結中指出,感謝所有參會嘉賓的分享和討論,感謝裕策生物提供了這個交流學習平臺。腫瘤免疫治療已經在臨床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越來越多中國腫瘤患者受益于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但是,隨著免疫治療的開展,我們也遇到更多的臨床實際問題,如何通過biomarker篩選出從免疫治療中能夠獲益的患者或者不獲益的患者,以及為患者尋找最適合治療方案是我們臨床醫生十分關切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不能全部從臨床試驗中獲得,真實世界的研究結果也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多方合作,對真實世界的臨床數據進行歸納總結,為未來更加精準治療做好準備。
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蔡綺純教授認為,腫瘤治療逐步從循證醫學時代進入了精準醫學時代。因為腫瘤的異質性非常高,不僅不同個體的腫瘤有差異,而且同一個體的腫瘤還存在空間和時間的異質性,在治療過程中腫瘤會發生進化,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多方合作和全面檢測,進行MDT討論,對患者進行精準的個體化定制治療。
與會專家合影
與會專家一行參觀深圳??滇t學檢驗實驗室
Copyright?2021
深圳裕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6128839號